光谱仪器是进行光谱研究和物质光谱分析的装置。它的基本作用是测定被研究的光(研究物质所发射的、吸收的、散射的或受激发射的荧光等)的光谱组成,包括波长、强度、轮廓等。为此,光谱仪应具有的功能是:把被研究的光按波长或波数分解开来;测定各波长的光所具有的能量,得到能量按波长的分布;把分解开的光波及其强度按波长或波数的分布显示、记录下来,得到光谱图。荧光光谱仪
工作光谱范围指使用光谱仪器所能记录的光谱范围。它由仪器中光学器件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所决定,另外光电检测系统中的探测器的灵敏度范围对其也有限制。例如,对于玻璃棱镜光谱仪来说其工作光谱范围为 400nm-1000nm,当应用于1000nm 以上的波长范围时,应该使用红外晶体材料来制造光学器件。当应用于400nm 以下的波长范围时,应该用石英或者萤石制造光学器件。通过对光栅表面反射膜层的光谱反射率进行改变,可以使反射类型的光栅应用于整个光谱范围内。荧光光谱仪
光电倍增管的光谱灵敏度界限只能达到 850nm 左右,红外波段则要求改用热电元件作为。一般来说,宽的波长范围意味着低的波长分辨率,所以用户需要在波长范围和波长分辨率两个参数间做权衡。如果同时需要宽的波长范围和高的波长分辨率,则需要组合使用多个光谱仪通道(多通道光谱仪)。荧光光谱仪
紫外真空光谱仪器的工作波长范围为6-200nm。由于大气对波长以下的光有着强烈的吸收,所以此类仪器要抽真空,并且仪器内各元件在该波段范围内要有良好的光学效率。真空紫外光谱仪器主要是用来研究真空紫外光谱区的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荧光光谱仪
任何原子在真空紫外光谱区都具有自己的光谱区,尤其是多电离原子的光谱绝大多数是处于真空紫外光谱区的,利用真空紫外光谱仪器可以研究高达十八次电离原子的光谱。荧光光谱仪
同时真空紫外光谱仪器还可以测定真空紫外光谱区的波长,标定各种物质发射光谱或吸收光谱的波长。此外由于各种星云的发射光谱是由温度很高的星体发出的,它们处于远紫外区,所以其在天理学的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荧光光谱仪
早期的光谱仪器的光信号记录主要是通过照相感光板和感光胶片来进行的。感光板的制作是通过在平整的玻璃上涂一层感光乳胶。随着光谱检测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光谱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检测数据的后期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上述的记录方法都无法满足需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CMOS 等技术的成熟,出现了多种典型的固体成像传感器件,在现代光谱仪器中所使用的光电阵列探测器可分为电荷耦合器件(CCD)、光电二极管阵列(PDA)、CMOS 图象传感器等几种。荧光光谱仪
光电二极管阵列是由多个二极管单元(像素)组成的线性阵列。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具有近于理想的光电传感器特性,,象元形状和尺寸设计灵活,在近红外区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缺点是象元数较少、在紫外波段没有响应。但是它的抗辐射能力要比 CCD 高10 倍以上,能比较好的满足强辐射环境以及军事中的应用。荧光光谱仪
光谱仪的接收系统可分为目视接收、摄谱接收和光电接收系统。目视接收系统包括仪器的目镜或者眼睛,此系统结构简单,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但是却有主观性强,灵敏度范围低,难W记录和难W定量测量等缺点。摄谱系统克服了目视系统的缺点,它的性能与观察员的主观性没有关系,主要是取决于系统材料的性能,摄谱系统的光谱范围很广,真空、紫外到近红外都可W覆盖,而且摄谱法是接收光的照度,它的接收效果与时间成正比。荧光光谱仪
由于W上优点,摄谱系统在工业和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过摄谱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摄谱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操作比较繁琐,拍好的谱板必须经过显影、定影之后才能获得微小的光谱图案,如果为了便于观察,还必须用投影仪将图案放大,而且投影仪是的光谱投影仪。荧光光谱仪
为了测定强度,必须先用测微光度计测量出黑度,然后再将黑度转换为强度,需要预先测定使用的乳胶特征曲线。光电接收系统的光谱范围是宽的,可W覆盖整个光谱区,而且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光电接收系统分为光电元件和热电元件。由于光电接收系统,信号处理方便,所W称为现代物质研究检测的先进方法之一荧光光谱仪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荧光光谱仪的景颐光电于2025/6/26 9:37:1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hanwei.mf1288.com/gzjygd-2872446054.html